close

        日前,一位好友推薦我讀龍應台女士多年前的著作「孩子,你慢慢來」。習慣了龍女士一向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文字,對於她以當母親的心來描寫母子關係的細膩的文字很是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中最讓我感動的篇章是龍女士描述在這雜沓紛擾的世間,生死時刻相互消長的每個當下,她如何耐心等待一個五歲的小童用幼嫩的指頭,努力認真,鍥而不捨地打一個漂亮的小蝴蝶結。透過龍女士的文字,我彷彿感受到所有宇宙眾生都屏息注視,靜靜觀看著這蘊含一切事物生機的小小動作,並默默祝福著。掩卷沉思,那文字所呈現的意境在我腦海中縈迴不已,久久不去。

數日之後,在去兒子朋友家接他回家時,五歲的兒子居然在別人家開始耍賴,哭哭鬧鬧吵著要去買和他朋友一模一樣的玩具。兒子吵得過頭了,怎麼勸說都沒有用之際,我忍不住威喝他上車,馬上回家。在車上我命令他五分鐘之內不可以講話,因為我很生氣,沒辦法再聽他胡鬧。看我真的動怒了,兒子也一路上安靜了好一會兒,但他終於忍不住,由後座輕聲喚我:「媽媽,我可以跟妳說一句話嗎?」我沒好氣地問他:「你要說什麼?」他吸一吸剛剛還哭地唏哩嘩啦的鼻子,很小心地說:「媽媽,妳慢慢來!我不會再那樣鬧了!」

        我聽了後,不禁笑了起來。不是嗎?龍女士在書中寫道:孩子,長長的路,你慢慢地走。然而,育兒之路,何嘗不是長長艱辛的路,也是要慢慢地走啊!因為那麼多新的事要學,又有那麼多學過的事要重新學。媽媽們表面上是孩子生命的導航者,領著一艘一艘小船在人生的大海上航行;但孩子的生命到來,往往領著父母來到我們從未經驗的未知之境,負予我們最不可思議的挑戰。最神奇的是,許多孩子出的難題,看似緊迫萬分,需要媽媽百分之百的心力去解決,卻又在轉瞬間由孩子自己解決了。

        我對這種難題體會最深是在看到兒子如何學會照顧自己的濕疹這件事上。

在兒子出生兩個月左右,他小臉頰上許多像粉刺般的小疹粒開始潰爛,一小片一小片的皮膚開始剝落,裸露出皮膚底下的真皮層。帶去醫生那兒,醫生只簡單看一下便無奈又焦急地說「唉!這孩子有濕疹!」我先生聽了面面相覷,不知醫生所言為何。醫生一邊開藥單,一邊很粗淺地解釋濕疹是一種過敏,要避免易致過敏的食物,以花生與海鮮兩者尤忌。孩子長大些,自體免疫系統增強後,濕疹會好轉。

        我當時馬上問:「長大是要多大呢?」

        醫師說:「快則在孩子兩歲左右,慢則到青春期。有些孩子則一輩子都有濕疹之患。」

        聽了這話,我的心猶如一塊大石頭一般,一直往海裏沉。快則兩年?難道孩子的皮膚要這樣潰爛兩年嗎?那這兩年該怎麼過?我沮喪地走出小兒科診所,覺得天地黑暗日月無光,殊不知這只是長期抗戰的開端,真正的谷底還沒有到來。

        回到家後,我瘋狂地在網上蒐尋所有有關溼疹的資料,這才知道濕疹其實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文明過敏病。我媽媽帶孩子那年代沒有這毛病,現代醫學也還沒有太明確的醫療方法,中醫有中醫的一套,西醫又有西醫的一套,各有各的道理。當父母的要怎麼做?那真是來到一個未知的境地,每一步踏出去會領我們到下一個什麼境地都是不可預知的。我吃了些什麼食物經由母奶造成孩子一大片疹子?下一口餵進孩子口中的食物會不會造成孩子更多過敏反應?又一種醫生新開的藥是不是安全?會不會像上次那管藥一樣,後來發現會致皮膚癌呢?孩子這下睡下去半個鐘頭就哭鬧著醒來,是因為濕疹造成的不舒服還是有其他原因?這些都是不可知的。每天我們的生活就是在憂慮與猜測中度過。

於是我們在家裏設一本專門記錄孩子進食、排便與睡眠的筆記本,清楚詳實地寫下每天所進食的東西,排出的糞便顏色,有無黏液,皮膚有無過敏反應。隨著筆記本越記越厚,孩子的過敏食物表也越列越長。在家的飲食,我們都依著這長長一排過敏食物表來安排,閃過雞蛋,不可以有牛奶,更不能有味精。但是,孩子以後在外面如何避免這些食物呢?他在學校的點心時間要如何安排呢?他會因為看到其他孩子吃起司、冰淇淋或蛋糕而自己不可以吃而感到自卑與難過嗎?他敏感的皮膚讓他沒辦法在大太陽下恣意奔跑,這表示他就不能加入一般孩子的嬉戲玩樂嗎?他的童年將是怎麼受限啊?當他的溼疹發作,夜裏徹夜難眠,早上起床精神不濟,動不動就哭哭啼啼。長期以往,他的生活又有什麼品質可言?這個過敏病症雖然不是一個威脅生命存活的問題,但要平穩愉悅地過每一天,其中的思慮與安排還真足以讓我這做母親的急白了一頭黑髮。

當我將心中的憂慮向朋友瑪德倫傾吐,大我二十歲,同樣也是個媽媽的她不假思索地說:「教他!教他什麼東西他可以吃,什麼東西吃了會讓他不舒服。妳身為母親的工作就是要教他如何照顧自己,而不是由妳來照顧他一輩子。妳會看到他會很快地學起來,而妳也會看到生命的智慧是超乎妳想像的廣大。」

我當時無力地癱坐在她家的籐椅上,心想:「那麼小的孩子,他有多大能耐可以抗拒冰淇淋蛋糕的誘惑?他又如何分辨什麼食物有蛋或牛奶呢?」這些可預期的挑戰在我的眼中無異於要一個三歲小孩去解微積分或量子力學一樣,是不可能的。

但很顯然的,我當時對生命的了解是有限的,只用我自己的經驗來衡量孩子是否可以做到一些看似艱鉅的挑戰,殊不知孩子的生命境界與我不同,他的敏感度也不一樣,很快地,他發展出一套自我防護系統,用來保護他自己那過於敏感的身體。在兩歲半左右,他就學會對客人說:「Cheese,癢癢!」表示起司會讓他的皮膚發癢,他不能吃。待他開始去學校上學,因為先前食物過敏所引起的不舒服讓他對許多食物敬謝不敏,就算老師告訴他那些盤中的食物是安全的,他的臉上還是露出懷疑的神色,不願輕易嘗試。我就這問題老師討論,老師的反應是:「妳說這是不是很神奇?因為他有保護自己的直覺在作用,他可以抗拒許多大人都沒辦法抗拒的美食。我想我們應該尊重他的直覺,不要強迫他去嘗試他覺得不安全的食物;我們要他相信他自己,這樣他才可以在吃的方面真正照顧自己。」

到了兒子三歲多時,他已經可以承擔許多原先我在做的保護工作。每當有大人給他食物,他就會像小大人一樣問:「這裏面有雞蛋和牛奶嗎?」就算他確定眼前的食物不會引起過敏,他還是要考慮一下,決定要不要吃。如果他的濕疹發作,他會在我替他擦止癢劑時和我一起回想他當天或之前幾天吃了什麼,過濾出那些可能的致敏食物。常常他會自己說:「喔!一定是約書亞的媽媽今天帶來的餅乾裏面有奶油。」或是「我知道了,是我們在餐廳喝的玉米濃湯裏面有牛奶!」這樣的回想練習讓我們下次碰到相同的食物,只要我一個眼神或輕輕搖一下頭他就知道我的意思,自動打消念頭。

當然兒子並不是總是如他阿嬤說地那麼「乖得讓人心疼」。他也有同儕壓力,也有想要體驗自己是獨立個體的時候。但謝天謝地,這些事都發生在他夠大了,剛剛好可以承擔自己決定所帶來的後果的年紀。兒子四歲時,有一次我們帶他去參加喜宴。那喜宴桌上放了一些可以讓客人帶回家的巧克力糖。兒子吃飽了,就開始打那糖的主意。雖然我一再告誡他那巧克力糖中有牛奶會讓他身體很不舒服,但他還是一再苦苦哀求我讓他試一顆。「一顆就好,媽媽!我晚上癢癢會自己抓抓,我不會吵妳的我的朋友在學校都有吃巧克力,我都沒有媽媽,好不好?一顆就好!」看著他眼裏那「好漢做事好漢當」的毅然與「人家都有,我都沒有」的哀哀之情,我想讓他嘗試一下自己決定冒險的後果也未嘗不可。於是我答應他「只能吃一顆喔!」兒子很肯定地和我勾勾手說:「好!一顆就好了!」

可能是老天爺可憐我們母子為一顆巧克力糖這般討價還價老半天,便讓我這決定帶來一個災難性卻一勞永逸的結果。兒子吃下那巧克力糖不到五分鐘,就來挨在我身邊說他肚子痛,還沒待我準備好毛巾盛物,他便嘩啦一下將剛吃下的東西全吐出來,吐地滿地,也弄髒了他很心愛的三件式西裝。

當我先生忙著清理這混亂的場面,兒子的小腦袋可忙著哩!他小聲問我:「媽媽,我的西裝怎麼辦?」

我說:「我們要把它送去洗衣店,老闆會用一種清潔劑給他乾乾地洗一洗,這樣它又會很乾淨,像新的一樣。」

過一會兒他又說:「媽媽,我不要人家看我(的狼狽相)!」

我看他一眼說:「叔叔阿姨看你是關心你。你可以告訴他們你怎麼了嗎?」

他很羞赧地說:「我不好意思我要妳跟他們說我過敏。」

我乘勝追擊再問:「對什麼過敏啊?」

兒子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說:「牛奶還有巧克力

我點點頭說:「對!你現在知道你的身體很不喜歡牛奶和巧克力了嗎?一吃進去就被推出來!」

兒子又不好意思地點頭,然後俯在我耳邊說:「媽媽,對不起!」

我騰出一隻乾淨的手在他臉頰上輕輕捏一下,罵他一句:「臭皮!」依據我們家「世說新語」的解釋,「臭皮」表示「雖然你很皮很惱人,我們還是很愛很愛你!」

知道我並沒有怪他的意思,兒子便露出調皮的笑臉。

自那次巧克力事件後,我們的生活不再為巧克力而煩惱。每回學校有小朋友帶巧克力來慶祝節日,他便帶回來交給我,由我負責丟到垃圾桶。而當他又吵著要試別的致敏食物時,只要我告訴他自己決定,但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到目前為止他的反應都是嘆一口氣,想一想說:「好吧!等我長大再吃好了!」

最近兒子剛滿五歲,他的社交生活和一般小孩無異,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去學校和朋友玩。玩地滿身大汗,弄地皮膚又開始發癢,他便來找我給他擦止癢劑。擦好了,他再繼續玩,一點也不被這件事煩擾。他的玩伴們都很習慣兒子過敏這件事,有時還會代兒子向他們的媽媽確定他們帶來學校的哪些點心食物沒有牛奶或雞蛋可以讓兒子安心地吃。

有一次我聽到兒子新交的朋友安德魯好奇地問兒子:「尼可拉斯,為什麼你每天都自己帶一個小點心來學校?那是什麼東西?」

兒子很理所當然地說:「因為我對牛奶和雞蛋過敏,很多東西不能吃。這是用黃豆做的優格。」

「喔!過敏?」安德魯陷入一陣沉思,然後說:「我沒有對什麼食物過敏,但是你知道嗎?我媽媽說我只有一個腎臟,所以我吃東西也要很小心。」然後安德魯探頭到兒子的點心盤上看一看說:「下次我可以吃吃看你的黃豆優格嗎?」

兒子很大方地點頭說:「可以啊!你來我家玩,我請你吃我的黃豆優格。很好吃喔!」語畢,兩個孩子都很興奮地互相傻笑一陣,又繼續各自吃他們的點心。

我看著兩個孩子天真快樂地討論著他們各自特殊的體質,心中感到一股震撼。在孩子的心靈,他們的生命本是如此,不多不少,圓滿且毫無缺憾的。覺得有缺憾的是我們大人,我們這些很難相信生命自有它的巧妙解答的大人啊!想起這些年來所揹負的憂慮,我又想到那執著要打一個漂亮蝴蝶結的小童。將他的情境移到我們當媽媽們的身上,也許同樣地,所有宇宙眾生也都在屏息注視著我們,並默默祝福著。在我們最料想不到的時刻,稍來一句:「媽媽,妳慢慢來!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妳就別憂別急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